返回上一级 当前位置:首页 > 民族宗教 > 民族 

鄂尔多斯市:文化浸润奏响民族团结时代强音

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2025-05-19

  

   近年来,我市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文艺创作、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推广全过程,让“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种子在草原大地深深扎根,开花结果。

  在市乌兰牧骑舞蹈排练厅,阵阵铿锵的音乐声中,一群青年舞者正全神贯注的排演原创男群舞《匠心》。这部作品以蒙古族传统银器银碗为艺术载体,通过一位老银匠与草原青年之间的技艺传承,展示了草原儿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敬仰与坚守,演员们在舞蹈与音乐的交织中诉说着跨越时空的民族传承故事。 

  市乌兰牧骑舞蹈艺术队队长刘伟: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是我们创作和表演的核心理念。 

  艺术创作背后是乌兰牧骑深入践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近年来,我市乌兰牧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创排佳作,不断走向基层走进群众。2024年,乌兰牧骑开展了101场演出宣讲,覆盖了农村牧区、场矿、社区和校园等基层一线,惠及群众超过50万人次,让党的民族政策与文化温度直抵人心。 

  市乌兰牧骑办公室主任刘少蓉:近三年,我们创作了80余部件的优秀剧节目,获得了国家和自治区级奖项30余项。其中,我们精心创排的舞剧《胡笳十八拍》,以独特的历史视角展现了民族融合历史篇章,目前已累计在全国演出了37场。好来宝《同心筑梦》入选了全国少数民族优秀声乐作品展演。舞蹈《黑缎子坎肩》荣获了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金奖。 

  文化认同的种子也在青少年中深植萌芽。近日,东胜区青少年综合实践中心组织近百名学生走进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参与“感受青铜魅力 传承北疆文化”主题研学活动,面对满目琳琅的青铜器,孩子们不仅了解了北方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的交流融合,还在互动体验中触摸到了中华文明的厚重脉络。 

  东胜区青少年综合实践中心副主任陈瑞:我们希望同学们在此次活动中能够收获丰富的知识宝藏,也希望同学们在感受历史文化过程中,触摸民族记忆,从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作为重要的公共文化阵地,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年均接待中小学生6万余人次,通过馆校共建、非遗体验文物讲解等形式,为青少年提供了沉浸式的民族文化教育体验。 

  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讲解员李慧芳:我们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民族团结故事,并通过主题宣讲、馆校共建等系列活动,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增强各族群众文化自信。 

  从乌兰牧骑舞者翩翩起舞,到青少年博物馆研学中的文明感悟,再到深入基层的百场演出,我市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通过艺术教育旅游等多维路径,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各族群众中落地生根、薪火相传,奏响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和谐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