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当前位置:首页 > 基层统战 

【三地一城】乌审旗:石榴红遍乌审大地,幸福融进寻常烟火

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2025-06-09

  

   依托六大千亿级项目集群推动能源产业链延伸宝丰煤制烯烃项目创全球单厂规模纪录中天合创绿氢耦合项目开辟煤化工新路径……2024年乌审旗从西部百强县第23位跃升至第10位有力诠释了“乌审速度”成绩的取得是乌审旗16万各族干部群众撸起袖子干出来的、挥洒汗水拼出来的,凝聚着广大干部群众的心血智慧和辛勤付出。

党建引领:画出团结“同心圆” 

  “今天,铭刻在乌审大地上的先辈们英勇奋斗的红色故事和革命精神,必将激励着一代代各族儿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巴图湾红色文化小镇讲习馆——自治区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基地,讲解员正激情地讲述着乌审大地上民族团结的生动故事。 

  作为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区域自治先行区,乌审旗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视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建立起旗、苏木镇、嘎查村(社区)三级齐抓共创机制。通过多次召开旗委常委会、旗委民族工作会议、政府常务会等会议,统筹安排创建工作,还制定印发《乌审旗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实施方案》等文件,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党建、意识形态等多项考核,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各部门通力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民族工作格局。同时,坚持“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全面推进”工作思路,发挥“10+6+N”创建模式,全域化开展“互观互学”活动,推进“先进个人、石榴籽家庭、示范单位、模范集体”等培育工程,让民族团结的氛围愈发浓厚。 

文化铸魂:共筑精神“家园梦” 

  清晨的独贵龙广场,阳光轻洒,闲者悠然,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其独有的民族团结底蕴,为这里聚集了不少人气。 

  随处可见的石榴籽造型、民族工作的十二个必须展板、乌审旗在内蒙古革命历史上的十个第一展区,等等文化媒介都成为流动的“民族团结教科书”。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的认同,乌审旗正以“有形、有感、有效”的方式,让中华文化符号浸润每个角落。 

  乌审旗作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马头琴文化之都”“中国鄂尔多斯歌舞之乡”……让乌审走马竞技、江格尔等国家级非遗项目焕发出新活力。乌审旗着力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学路线、示范街、主题公园、公交线路、和美乡村等一批成效突出、群众认可的文化实体,高密度在旅游景区、小区楼栋、公交站台设置民族团结进步墙体广告、公益海报和宣传标语,将中华文化符号融入生活。同时,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配优理论宣传“套餐”,创新“滴灌式”宣传载体,持续组织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实践和主题宣讲活动300余场次,参与人数达8万余人次。推出精品文艺作品,推出首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版《江格尔赞》,精心编创歌舞《北疆欢歌》、小戏《江南茶香飘北疆》、马头琴乐曲《各族人民心连心》等作品,全方位实施“万屏点亮”行动,着力使“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深入人心。     

  牧民阿拉腾苏都额吉资助困难学生事迹、治沙英雄十三姐妹、“小青马”重回延安等生动实例,绘就了一幅各族群众守望相助美丽画卷。 

产业赋能:激活经济"一池春水" 

  “相信安格斯肉牛养殖产业一年比一年好,我们的日子也会越过越好。”谈起养牛的前景,苏力德苏木陶利嘎查牧民额尔德木图信心满满,他家牛棚里有370多头牛,能繁育母牛200多头,如今,在政府的一路扶持下,他年收入达70万元。 

  在乌审旗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分红大会现场,1000万元现金承载着一年的丰收,积蓄着新一年持续向好发展的希望。“我托管了280亩地,大概收入是35万,平时多出来时间还可以养殖,用自己的农机帮助合作社种植,今年收入差不多要到40万元。”无定河镇河南村村民兰宝元满脸洋溢着幸福,高兴地说道。 

  像这样,各民族携手并进的幸福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乌审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工作落脚点,聚焦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书写民族团结新篇章。     

  “党建统领、共富共享”发展战略成为全国首个市级共富共享地方标准,更致力于构建产业、生态、治理、服务、创业、文化等“六大共富共享场景”,以此推动区域经济的持续繁荣与社会的全面进步。 

  放眼乌审大地,高质量发展已遍布乌审大地每个角落,发展成果惠及全旗16.6万各族群众。2024年,乌审旗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02.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2亿元,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5%,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7.8亿元,成绩亮眼。乡村振兴产业扶持项目硕果累累,嘎查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突破1.5亿元…… 

融合互嵌:共谱和谐“协奏曲” 

  “不用回老家,几分钟就办好,太方便了!”走进萨拉乌素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石榴籽+”窗口,藏族群众多杰正在办理医保异地结算。 

  这是乌审旗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的生动写照。 

  从居住空间到公共服务,从就业创业到社会治理,乌审旗正成为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幸福家园。 

  乌审旗建设城镇社区“15分钟便民服务圈”,农村牧区“30分钟便民生活服务圈”,打造“嵌入式”服务设施,总结“海!安达”品牌,举办“共富共享”邻里文化活动、年货集市、“村晚”,等活动。积极搭建创业平台,组建“共富共享合伙人”团队,孵化创业项目,孵化了巧手妈妈工坊等一批创业项目,让群众实现“顾家、就业”两不误,让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     

  “以前可羡慕城里的亲戚们了,现在是他们羡慕我们了。农村基础条件好了,自来水送到家门口,连天然气都接进来了。”苏力德苏木蘑菇滩村村民韩冰红边说边浇灌着自家院子里爬满栅栏的花。 

  在农村牧区,乌审旗全力推进城乡空间、产业、生态、公共服务、文明创建、社会治理一体化发展,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有序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冬季清洁取暖改造、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户厕改造、天然气入户等工作,基础条件不断完善,各族群众生活环境质量显著提升。 

  此外,总结推广“三分吸附法”被写入2024年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初次信访事项一次性化解率达97.3%;创新便民热线未诉先办改革,全旗累计受理工单9990件,响应率、解决率均为100%,满意率达99.87%,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节节攀升。 

  一触一美景,一隅一触动。如今,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如阳光、空气般融进乌审人民的生活中,流淌在各民族群众的血液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