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增速平稳换挡 转型发展初见成效——“十二五”时期东胜区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发展情况
“十二五”时期,东胜区委、区政府深入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主动适应宏观经济“新常态”,努力克服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使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实现了平稳发展,经济总量持续扩大,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一、“十二五”时期工业发展状况
(一)工业实力持续增强,增速平稳换挡
“十二五”时期,东胜区工业经济总量持续扩大,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由2010年的360.9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501.3亿元,增加了140.4亿元,增速由2010年的24.4%平稳回落到2015年的4.9%。
表一:2010 -2015年东胜区规模以上工业发展情况
单位:户、亿元、万人
年份 | 单位数 (户) | 资产总计 (亿元) | 主营业务收入 (亿元) | 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万人) |
2010年 | 115 | 849.1 | 494.9 | 2.5 |
2011年 | 76 | 1054.5 | 167.8 | 2.4 |
2012年 | 63 | 1315.5 | 761.2 | 2.3 |
2013年 | 62 | 1235.3 | 644.7 | 2.4 |
2014年 | 57 | 1674.0 | 702.7 | 2.7 |
2015年 | 57 | 1630.6 | 544.9 | 3.0 |
(二)五大支柱产业平稳换挡
2015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中煤炭、装备制造、纺织、电力热力生产及供应和燃气供应五大支柱产业共51户企业,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户数的89.5%,有力支撑了全区工业经济增长。
煤炭行业:煤炭一直是我区第一大能源生产行业,我区已形成了以能源产业为主体的经济发展体系,煤炭产业占据全区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2015年规模以上煤炭工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3.7%,较2010年减少21.8个百分点,2011年原煤产量达到峰值1亿吨。2011年以后我区整体格局进入平稳转型期,而煤炭产业受市场需求量减少和环保政策的多重影响,煤价持续下跌,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陷入亏损。2015年,全区规模以上煤炭生产企业共生产原煤7975.5万吨,同比下降2.0%,实现工业产值达269.1亿元,同比下降3.2%。 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4.4亿元,同比下降10.5%,亏损企业亏损额达到4.3亿元,同比下降51.0%。企业的亏损面达到83.3%以上。由于煤炭需求持续低迷,过剩煤炭产能得不到有效化解,煤价低位徘徊成为常态。我区煤炭消费量连续出现负增长,未来几年煤炭需求预计仍将下滑,煤炭产能过剩态势难以逆转,煤企的日子越来越紧。
装备制造行业:近年来,随着工业经济转型的不断推进,东胜区装备制造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一煤独大”的格局逐步得到了改变,形成了汽车及零部件、采矿专用设备、风力发电设备、照明灯具、集装箱及金属包装容器、电子器件及相关配套产品等产业集群。截止2015年,东胜区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达到了15户,是2010年2.5倍,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的26.3%。全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完成产值100.5亿元,同比增长40.5%,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0.1%,占比较2010年提高15.7个百分点,对全区规上工业产值增速的贡献率为122.8%,较2010年提升115.4个百分点;拉动全区工业产值增长6.1个百分点,较2010年提升4.3个百分点。全区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共完成产量汽车76602辆、风力发电机组285730千瓦、灯具及照明装置8933套、光电子器件2910万只。东胜区装备制造业经济增量提质,已成为东胜工业的发展亮点和拉动经济的重要力量。
纺织行业:鄂尔多斯作为资深的羊绒产地,拥有引领世界的羊绒品牌——鄂尔多斯,曾经的一句“温暖全世界”让鄂尔多斯羊绒产品享誉中外。虽然我们拥有比较强大的羊绒产能,但市场占有份额却逐年下滑,东胜羊绒产业发展最好的时期,曾实现占领国内市场四成左右、出口领域三成左右份额的业绩,到2013年,东胜区规模以上羊绒企业只占全国出口羊绒纱线1800余吨的一成左右,羊绒衫约占全国出口1600万余件的7.5%,2014年东胜区规模以上羊绒企业出口无毛绒及纱线不到50吨,羊绒衫及其他羊绒制品不到78万件,所占市场份额持续萎缩。规模以上羊绒企业从2010年的48家(规模以上工业标准为年营业收入500万元,2011年提高至2000万元)减少至到2015年的3家,2015年生产羊绒衫167.6万件,较2010年减少193.5万件,实现工业产值12.8亿元,较2010年减少11亿元。
电力热力生产及供应行业:2015年,全区规模以上电力热力生产机供应业企业7户,其中火力发电企业4户,电力供应企业1户,供热企业2户。2015年发电量为54.4亿千瓦时,较2010年增加17亿千瓦时;供电量为213.2亿千瓦时,较2010年增加75亿千瓦时;供热面积为2840.8万平米,电力热力生产及供应业共完成工业产值85.7亿元,是2010年的1.6倍。
燃气供应行业:近年来,随着清洁能源需求的不断扩大,我区天然气供应进入稳步增长期。2015年,我区天然气供应量为27.4亿立方米,完成工业产值30.2亿元,供应量较2010年增加12.4亿立方米,产值是2010年的2.4倍。
表二:2010年—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中五大支柱产业累计产值情况
| 单位: % | |||
年份 | 累计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 | 累计产值增速 | 拉动 | 贡献率 |
2010年 | 88.5 | 26.9 | 19.8 | 81.4 |
2011年 | 82.1 | 47.5 | 36.58 | 95.8 |
2012年 | 79.8 | 7.8 | 6.2 | 87.7 |
2013年 | 76.5 | -3.5 | -2.8 | -1097.1 |
2014年 | 73.2 | 5.9 | 4.6 | 41.6 |
2015年 | 99.4 | 5.1 | 5.0 | 102.8 |
图二:
二、“十二五”时期工业发展阶段特征
“十二五”期间,东胜区紧紧围绕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主动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和引领新常态,围绕工业转型升级这条主线,构建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的现代产业体系,工业转型升级取得初步成效。
(一)工业增速平稳换挡时期。“十二五”期间,我区工业总产值增速由最高时的38.1%(2011年)平稳回落到2015年的4.9%,工业发展进入增速换挡和结构调整新常态,总体发展稳中有进。全区利用产业基础优势,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全面实施重点园区和工业项目建设,加强对重点行业和企业的调研分析,提高工业经济运行有效性和前瞻性,稳步推进工业由高速扩张向中高速集约发展的平稳过渡。
(二)工业化进程稳步推进,进入转型发展突破期。近年来,我区大力度推进结构转型,经济发展方式更趋优化,经济结构调整愈加明显,而发展装备制造业是我们积极探索并找到的一条产业转型发展之路,大力推进汽车及零配件、风力发电设备、新一代电子设备等多元化产业体系,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已步入产业转型升级良性轨道。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科技创新引领发展期。近年来,在整体经济形势平稳增长,增速放缓的新常态下,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继续保持平稳发展,产业规模逐步扩大,在尚未复苏的大经济环境下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对促进我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发挥了积极作用。2015年,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工业产值102.7亿元,同比增长34.5%,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0.5%,增速高于传统支柱产业增速,产业转型升级和工业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已成为新时期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动力源,引领工业经济平稳发展,工业结构逐渐向支柱产业多元化方向发展。
三、当前工业发展新机遇
(一)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带来新的契机
互联网和工业的融合打破了工业生产的全生命周期,从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营销、服务构成了闭环,彻底改变工业的生产模式。随着工业互联网逐渐从消费品向装备制造和能源、新材料工业领域渗透,众多新兴产业蓬勃涌现,全面推动传统工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要求推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为我区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推进两化融合,形成新经济增长点带来契机。
(二)新常态下传统产业升级迎来发展新机遇
目前工业正处于从工业化、规模化、自动化,向多样化、个性化、定制化转化时期。比如日本生产的电饭煲让煮出来的米饭粒粒晶莹不黏锅、吹风机运用纳米技术让头发吹得干爽柔滑、菜刀让每一个主妇手起刀落,轻松省力、保温杯让每一个出行者在冰天雪地中喝到一口热水等,从电饭煲到保温杯,都归属于所谓的传统产业,但它们与现代科技结合,产品更满足不断发展市场需求,受到世界游人的青睐。专家预测,未来5—10年,将是传统制造业借助大数据蓬勃发展的重要阶段,未来20年里的工业转型期都将是大数据的战场。在新一轮产业变革的引领下,东胜将借助传统制造业不断转型升级,迎来诸多机遇。
综上所述,“十二五”期间,东胜区工业实力持续增强,五大支柱产业平稳换挡,工业转型升级取得初步成效,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随着全区工业进入增速平稳换挡期、转型发展突破期和科技创新引领期,全区工业主动适应宏观经济“新常态”,把握发展新机遇,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